「涼州詞」的涼州究竟在哪里?為什麼春風不度玉門關?

「黃河遠上白云間,一片孤城萬仞山。羌笛何須怨楊柳,春風不度玉門關。」詩人王之渙的《涼州詞》寥寥數語,幾句白描,卻將大漠的荒涼壯闊表現的淋漓盡致。 一句「春風不度」,大約是玉門關外寂寥景象最生動的體現。

涼州詞,是唐朝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,不少達官顯貴、文人騷客都曾為其填寫唱詞。所以「涼州」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頻繁露臉,當詩句詞曲一出,蒼涼的邊塞氣息便迎面而來! 涼州在成為武威市一個普通縣區的名稱之前,曾經是包括整個河西之地在內的大行政區。

漢武帝元封五年(前106年),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,除京師附近七郡外,把全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,史稱「十三刺史部」。 涼州,便是這十三州之一,其下轄隴西、天水、安定、北地、酒泉、張掖、敦煌、武威、金城、西海10郡,治在隴縣(今陜西省隴縣)。

轄域約為今甘肅、寧夏、青海三省區湟水流域,陜西省定邊、吳旗、鳳縣、略陽等縣和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等地。 至于為什麼叫涼州,那得名倒是簡單,因為這里「地處西方,常寒涼也」,也就是說,就是因為冷。

詩中的「玉門關」屬于涼州地區,是古代中原地區和西域地區交通的要道,重要的軍事要塞。玉門關的得名,也正是因為絲綢之路貫通以后, 商人往來不絕,西域于闐(今新疆和田)的美玉經此關進入中原,故名玉門關。

但詩人王之渙為什麼會說「春風不度玉門關」呢?因為玉門關所處河西走廊西端,是明顯的大陸性氣候,南面青藏高原阻擋了印度洋的暖濕氣流,西面帕米爾高原又阻擋了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;東面太平洋暖濕氣流遠途跋涉而來,最多就到玉門關,北面更是蒙古高原......

所以玉門關外就是荒漠苦寒之地,這就是玉門關外春風不度的原因了。而且在上一句「羌笛何須怨楊柳」中的「柳」和「留」諧音,古人離別時多有折柳枝以寄別情的風俗,唐朝時尤其流行。 玉門關外春風吹不到,想折個柳枝都是不可能的。

縱觀此詩下來,我們可以看出王之渙這個人,雖然沒有當過大官,也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他參過軍。 可是他寫的《涼州詞》,卻并譽為唐絕句壓卷之作。也只有盛唐,才能賦予詩人們如此浪漫豪邁的情懷。

與王之渙的《涼州詞》相媲美的還有王翰的一首《涼州詞》: 「王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飲琵琶馬上催。醉臥沙場君莫笑,古來征戰幾人回?」將戰爭的冷酷無情,邊塞的天高地闊描寫的淋漓盡致!

一邊是長安的盛世繁華,一邊是邊塞的大漠孤煙。盛唐少不了長安街的酒香與歌聲,同樣也少不了這氣勢如虹的戰場。 在這里盛唐向強漢致意,因此在涼州這片土地上,是兩朝盛世的濃縮!
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