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強盛王朝的都城,大唐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,也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起點。 從唐初到玄宗開元年間,長安城多元的文化、壯麗的建筑、繁盛的貿易,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,使它成為首屈一指的國際大都市。
整座城市的設計嚴謹、布局井然。 城內街道均為東西、南北向,橫平豎直,不偏不倚,正把這宏大的長安城劃分為一百零八坊。正如詩人白居易所言:「百千家似圍棋局,十二街如種菜畦。」站在高處俯瞰整座城市,一百零八坊星羅棋布,就像縱橫交錯的棋盤。
坊,先秦開始稱「里」「閭」「閭里」,南北朝出現「坊」,隋朝開始正式改稱「坊」,唐代里、坊稱呼互相使用被稱為「里坊制」。 姚合「舊客長樂坊,井泉濁而咸。新屋新昌里,井泉清而甘」。詩中既說坊,又說里,里坊并稱,可見里坊一樣。
長安城的108 坊,對應著108個星宿,南北排列十三坊,象征著「一年有閏」;皇城以南東西各四坊,象征著「一年四季」;皇城以南,南北九坊,象征著《周禮》一書中所記載的所謂「王城九逵」。 且在周易中,三十六和七十二代表著「至高」「大吉」「完美」,它們之和為108。
整座城共有13道門,暗合農歷一十三月。 這第十三個月,正是多出的那個閏月。古人重閏。《左傳》里就曾說:「閏以正時,時以作事,事以厚生。」所以這第十三個門就開在皇帝所住的宮墻之外。
長安城內十一條大街橫貫南北、十四條大街匯通東西。其中正中間那條南北向的朱雀大街,是整座城市的主軸線。皇城位于北部,貴族及官吏大多居住在東側以及有售賣奢侈品的東市,西側有貿易繁榮的西市,因此外郭城內住宅分布呈「東貴西富」 、「南虛北實」的特征。
長安108個里坊,各有特色。 崇仁坊每到考試時節就由舉子們集中居住,是城中唯一夜間不關閉坊門的地方,晝夜喧呼,燈火不絕,十分熱鬧; 通化坊有朝廷最大的驛站-都亭驛,驛站負責國家公文書信的傳遞、兼管接送官員,有時還管理貢品運輸和其他小件物品的運輸。
平康坊位于東區第三街第五坊,靠近尚書省,是進京趕考舉子、外省駐京官吏、進京商賈大家的聚集地。據《開元天寶遺事》卷二載:「長安有平康坊者,妓女所居之地,京都俠少,萃集于此。……時人謂此坊為風流藪澤。」
東南部晉昌坊內的大雁塔是考中的進士題名的地方, 天寶十一載(公元752年)仲秋盛唐詩人高適、岑參、杜甫、綦毋潛、儲光善、薛據、孟云卿、崔顥等人一同登塔賦詩,是千古少有的一次盛會。
白居易在長安先后居住過永崇坊華陽觀、常樂坊、宣平坊、昭國坊。元和十五年(公元820年),白居易遷居于延興門內新昌坊。《題新居寄元八》詩:「青龍岡北近西近,移入新居便泰然。」又《題新昌所居》詩:「宅小人煩悶,泥深馬鈍頑。街東閑處住,日午熱時還。」
今天西安非常熱鬧的永興坊,則是唐代著名賢臣魏征的府邸!安仁坊則是皇家寺院薦福寺所在地,薦福寺已毀于唐末戰亂,現在僅存小雁塔; 靖善坊有大興善寺,是當時長安翻譯佛經的三大譯場之一,也因此成為中國佛教密宗的發源地......
這座城市有巍峨的宮殿,有星羅棋布的市坊,它真實存在過。它的一磚一瓦、一墻一柵,都曾見證過人世的悲歡離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