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風華正茂指點江山的陸游!60歲時卻寫下如此無奈的詩句

「世味年來薄似紗, 誰令騎馬客京華。小樓一夜聽春雨, 深巷明朝賣杏花......」——《臨安春雨初霽》。陸游的詩,大多慷慨激昂,蒼茫悲壯,但為什麼在這首詩里,沒有「鐵馬金戈」,沒有「氣吞殘虜」,有的只是細細的憂愁和綿綿的哀傷呢?

「臨安」即今天的浙江杭州,當時為南宋都城。淳熙十三年(公元1186年)的一個春日,小雨淅淅瀝瀝,杏花堆滿枝頭,風光本來與尋常無異,卻因為陸游的闖入而顯得與眾不同。 此時已經60歲的陸游在家里閑居了五年多,這次是朝廷又重新啟用他。

陸游出生于1125年,陸家是名門望族,祖父陸佃是王安石的學生,曾任禮部侍郎、尚書右丞,父親陸宰做過吏部尚書。 當陸游出生兩年后,便發生了宋朝史上最大的恥辱——靖康之難。這個時候別說名門望族,就算是皇帝,也都跟著老百姓一起衣冠南渡。

隨家人四處逃難的陸游,顛沛流離,他看多了戰火之下的破屋殘壁,民不聊生,加上受到父輩愛國思想的熏染,抗金復國的種子在年幼的陸游心中埋下。 回到了陰山老家后(今浙江紹興),陸游在父親指導下開始讀書學習,很快就成為了遠近聞名的「小太白」。

在16歲、19歲陸游先后參加了兩次科舉考試。每次考試他都是北伐抗金然,批復卻是:喜論恢復,語觸秦檜。次次敗北。 29歲再次科舉, 主考官陳之茂被陸游的文筆和血性所傾倒,當即點為第一名,然而秦檜對宋高宗說陸游的壞話,「喜論恢復」,陸游依舊敗北。

直至紹興二十八年(1158年),此時南宋政府中的抗金派逐漸抬頭,34歲的陸游初入仕途,當即他就給高宗提出很多建議,其中有一條是懲治楊存中,當年岳飛風波亭慘死,監斬官便是楊存中。 但此時的楊存中非常受高宗寵愛,因此陸游的第一次仕途,毫無懸念的被罷免。

公元1163年,孝宗皇帝上任,御賜陸游進士出身, 但是孝宗對陸游的賞識僅僅是對他文采的贊嘆,而不是陸游恢復中原的志向,況且孝宗在位26年,太上皇高宗就活到第24年,朝中大權高宗依舊在握,很多事務孝宗還需要聽父皇的。

在朝為官十幾年來, 陸游依舊秉性嫉惡如仇, 42歲那年因得罪朝中權貴,再次被罷官。這是一個徹徹底底失敗的人生,他從未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,對于一個42歲的中年人來說,是該萬念俱灰了。

回到故鄉,對于小時候長大的地方,陸游看到別樣的山水江南,有了閑適詩的代表作 《游山西村》:「莫笑農家臘酒渾,豐年留客足雞豚。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...」終于,在家鄉山陰閑居四年之后,一封來自王炎的邀請函又改變了陸游的命運。

46歲這一年,陸游終于來到南鄭抗金前線,這是他期待了一輩子夢想落地的地方, 在這里他投筆從戎,快意恩仇,「上馬擊狂胡,下馬草軍書」。但這樣的軍旅生活僅僅持續了半年多,因為出師不利,孝宗抗金意志發生動搖,王炎被調回臨安,陸游也被撤回四川。

戰馬出征的夢想就此破滅,陸游內心無比惆悵的寫下: 「衣上征塵雜酒痕,遠游無處不消魂。此身合是詩人未?細雨騎驢入劍門。」他在成都過起了詩酒唱和,迎來送往的日子,不久以燕飲頹放為由被罷官,52歲的陸游不但不傷心難過,反而自此別號放翁。

淳熙五年(1178年)春天,陸游接到朝廷詔令,讓他去往江西任職,但僅僅三年時間,他又被免官了,原因是江西發洪水,陸游私自開倉放糧,這屬于「逾越規矩」。 但這個老頭兒一邊唱著「素衣以免染京塵,一笑江邊整幅巾」,一邊卷卷鋪蓋卷兒走人了。

陸游又在家里閑居了五年多,重新出仕。淳熙十三年(公元1186年)春,陸游獨坐在臨安孩兒巷的小紅樓,借春色澆憂愁。 在這個繁華似柳的南宋行在臨安城,陸游感到格格不入。一邊感慨世態炎涼,一邊寫下《臨安春雨初霽》——

「世味年來薄似紗,誰令騎馬客京華。小樓一夜聽春雨,深巷明朝賣杏花。矮紙斜行閑作草,晴窗細乳戲分茶。素衣莫起風塵嘆,猶及清明可到家。」讀這首詩,似乎能聽見聲聲嘆息:一個風華正茂指點江山的少年郎,轉瞬就變成早生華發斑駁年華的老者......